首頁 > 文教 > 文化

兩河之約·聊城手造|一琴三年得 一曲傳幽真——走近斫琴師許尚俠

兩河之約·聊城手造|一琴三年得 一曲傳幽真——走近斫琴師許尚俠

來源:聊城日報發布時間:2022-08-08 09:15:52

文/圖 田柏林

8月2日9時許,在聊城市東昌府區沙鎮鎮沙南村一處干凈雅致的農家小院里,55歲的斫琴師許尚俠正在彈奏古琴曲《陽關三疊》,琴聲清婉流暢,聽后頓覺清涼。

古琴,又稱瑤琴、玉琴、七弦琴,是中國傳統撥弦樂器,已有3000余年的歷史。古琴音域寬廣,音色深沉,余音悠遠。“斫琴本身就是修行。古人視琴為禮樂之翹楚,自古以來,琴不僅是一種樂器,更是文人雅士修身養性的一種精神依托。”許尚俠說。

072222400322.jpg

20多年前,一次偶然的機會,許尚俠聽到一段古琴聲,感覺如天籟之音,他的內心被深深打動,從此對古琴制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。許尚俠關掉經營多年生意紅火的家具廠,隱居于鄉野庭院,專心制作古琴。1995年,許尚俠的“泰和琴坊”正式成立。

072223040966.jpg

 “古琴面板上所有的線條、弧度,都是用刨子、鏟子、銼刀一點點打磨出來的。”許尚俠一邊打磨琴胎一邊說,古琴造型看似簡單,制作起來卻非常復雜,斫一把古琴,從選材到成型需要近3年的時間。  

072223190927.jpg

受許尚俠的熏陶,他的兒子許良也成為熱愛古琴之人。多年來,父子倆一直沿用古法斫制古琴。古法斫制古琴,工藝復雜,制作周期漫長,考驗著斫琴師的美術基礎、木工基礎、古琴彈奏功底。選好木材后,至少先晾一年,之后刷60多次天然大漆,每刷一次漆都要把琴放進蔭房半個多月,陰干后才能上第二次。每一把琴都要經過刨制外形、挖琴腹、合琴、裹麻布、上灰胎等100多道工序。“好琴需得時光磨。斫琴往往不是人選琴,而是琴選人,心不靜根本做不了琴,如果心有雜念,味道就全變了。”許尚俠說。

072222550564.jpg

2020年,泰和琴坊古琴斫制技藝被評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
【責任編輯:任玉偉】
色综合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波多